【貿易休戰】美媒:歷史屈辱 令中方拒在執行機制讓步

經濟脈搏

發布時間: 2019/03/28 15:53

最後更新: 2019/03/28 19:08

分享:

分享:

中美今明兩日(3月28、29日)舉行新一輪貿易談判,據報取得重大進展,惟美媒分析稱,經過多輪談判發現,中美之間最嚴重分歧是美國對協議執行機制的堅持,北京因歷史屈辱記憶而變得十分謹慎,無法接受美方提出不准還擊報復的要求。

不准還擊報復 憶鴉片戰爭屈辱

正在北京進行貿易談判的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(Robert Lighthizer)上月曾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,如果中國不遵守協議,且通過協商不能解決,美國可按違規程度單方面採取制裁措施。《紐約時報》報道稱,中國拒絕了特朗普政府這一要求。北京無法同意美方維持加徵關稅,且要求中國不能採取懲罰性措施進行報復。

報道引述歷史學家裴士鋒(Stephen Platt)表示,部分原因是中國對鴉片戰爭歷史的單方面條約有痛苦的記憶,中國渴望建立一個更多按照中國條件行事的全球貿易秩序。

華府強勢 難說服中方協議互利

包括哈佛商學院中國問題教授柯偉林(William Kirby)在內的一些歷史學家認為,盡管中國實際上也從不平等條約中得到了好處,如中國的機構和教育體系得以現代化,但這並不意味所有貿易協議都是互利的。

報道指,盡管有雙方利益是一致的表態,但在推動中國做出改變上,美國一直很難讓人覺得它不是恃強凌弱或不顧中國人的感情。在談判於今年2月陷入僵局後,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(Larry Kudlow)就透露,萊特希澤曾對中國副總理劉鶴發出警告。特朗普政府也很難把這份協議說成是對雙方有利。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